“臣兵部职方郎中孙元化参见皇上!”身穿青色直身冠服的孙元化跪地而拜。
正在东暖阁御案前批阅奏折的朱由检抬头打量着受召入宫的孙元化,缓声道:“平身吧。”
在朱由检拟定的重用名单里,就孙元化此时恰好在京。
所以,处理完这几天的要务之后,朱由检马上下旨召了孙元化入宫觐见。
孙元化师从徐光启,不仅是开创引进西学的重要人物还是明末时期著名的西洋火炮专家,在火炮方面有着惊人的天赋。
这种天赋异禀的技术型人才放在合适的位置上绝对会大放异彩。
历史上,也正是因为有孙元化这个天才火炮专家、铸炮大师才使辽东战场上的坚城重炮战略得以实施并多次重创后金。
只不过,孙元化被崇祯用错了地方。
这是一个纯粹的技术型天才,用人从政以及军事战术方面是他的短板。
明末叛将孔有德发动“吴桥兵变”的时候,时任登莱巡抚的孙元化却使用了与孔有德有旧交的耿仲明,结果全军战败,自己也做了俘虏。
也正是因为孙元化用人不明和决策上的失误,导致了孔有德攻占登州,并将孙元化铸造的红夷大炮和西洋炮共计三百余门尽数掠走,大量火炮工匠也被掳走。
这些大炮和工匠最终落入后金之手,使其拥有了组建和培养火炮军队的能力。
自此,明军逐渐失去了遏制后金军队的最大杀手锏。
所以,历史已经用血的教训告诉我们:用人还是要本着因才而用。这人才一旦用错了地方不止起不到应有的正面效用,甚至还会带来无可估量的灾难性后果。
历史上的崇祯将孙元化放在登莱巡抚的位置上让其统管兵事就是一个典型的反面案例。(你让一个信奉天主教动不动就想着以“爱”来感化敌人的技术宅男去统兵打仗想不出事都难.......)
这么做的后果就是,使孙元化间接给后金当了一回“运输大队长”,甚至对明王朝的灭亡也起到了相当大的加速作用。
-------------------------------------
朱由检颇有兴致的看着这位历史名人,笑道:“朕听说你对泰西之学颇有研究?而且师从徐光启?”
孙元化躬身回禀:“回皇上,徐老正是臣的恩师!臣受恩师影响有幸接触泰西之学,并从中获益匪浅。”
“嗯,泰西之学确有其过人之处。”朱由检点了点头:“泰西的天文历算、水利、机械、数学等学科皆有可取之处。”
“我大明虽为天朝上国可也需与时俱进方可不被时代所弃。”
本还有些拘泥的孙元化听闻皇帝对西学竟有如此远见卓识,立时激动不已:“皇上圣明!如我大明可以积极引进实用的泰西之学定可为我朝带来全新的开拓之机。”
朱由检看了看颇为激动的孙元化,缓声道:“天启六年的宁远之战,我军以十一门红夷大炮痛击建奴,孙爱卿也是功不可没啊。”
当年正是孙元化协助袁崇焕修建了宁远坚城,那十一门红夷大炮也是孙元化亲自从澳门采买而来的。
那也是明军第一次在实战中使用红夷大炮,并以实战证明了红夷大炮的重要效用。
提起其最专研的西洋火炮,孙元化算是彻底打开了话匣子:“皇上,从佛郎机人那里引进的红夷大炮确实有许多过人之处,其炮管长,管壁厚,设有准星和照门,依照抛物线来计算弹道,精度远高于我军的其他火炮。”
“而红夷大炮最突出的优点则在于它的射程,其有效射程可达一里,最大射程接近三里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