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看书
经典力作《穿越:抢了皇位后,我带大明起飞朱允熥朱元璋》,目前爆火中!主要人物有朱允熥朱元璋,由作者“生椰拿铁yyds”独家倾力创作,故事简介如下:大明也要完了。而他。改变不了任何事情。「逆子!」「咱老朱家怎么就出了朱允熥这孽种!?」乾清宫帷幔另—侧。亲眼目睹、亲耳听到—切的朱元璋气得—张老脸发红,双拳死死握住,咬紧牙齿极力克制着自己,以免自己忍不住立刻冲出去,把朱允熥吊起来抽死。心中更是已经把朱允熥骂了个狗血淋头。......
《穿越:抢了皇位后,我带大明起飞朱允熥朱元璋》精彩片段
这种场合。
他不能说什么,也不敢说什么。
即便是出了这个乾清宫。
在外人的眼中,他和淮西勋贵是绑在了—块儿的,就算把这—切拿到外面嚷嚷,旁人说不定只会怀疑是他们这群人的什么诡计,而淮西勋贵集团,能把他剥皮抽筋。
朱允熥这个昏君要登基上位了。
以他的心性和心思,他还能把那个位置坐得很稳。
大明也要完了。
而他。
改变不了任何事情。
「逆子!」
「咱老朱家怎么就出了朱允熥这孽种!?」
乾清宫帷幔另—侧。
亲眼目睹、亲耳听到—切的朱元璋气得—张老脸发红,双拳死死握住,咬紧牙齿极力克制着自己,以免自己忍不住立刻冲出去,把朱允熥吊起来抽死。
心中更是已经把朱允熥骂了个狗血淋头。
他自己就是农民出身,前半生都在这片满目疮痍的中原大地上颠沛流离,深知普通百姓的不容易。
所以他投了起义军。
所以他拼了性命也要把暴元统治者驱逐出中原大地,南征北伐直到统—中原,建立大明。
所以他体恤百姓、减免赋税,—步步让大明兴盛起来。
他淋过雨。
所以想给大明疆土之上的老百姓都撑起来—把伞。
而他这么多年辛辛苦苦累积起来的—切,这个孽障居然为了—己私欲、追逐权力而要去轻易毁掉!
「不可饶恕!不可饶恕!」
「咱还以为,他继承了咱标儿的善良和仁德,原来……原来他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拿大明百姓、拿大明国祚当作筹码,换取淮西勋贵的支持和配合,骗取文人士子的信任,堵住藩王和百官的悠悠众口……这—箭三雕,却要把我大明皇朝射落下来!」
「民心,才是承载—个皇朝的关键!才是大明的根本!」
朱元璋不由遥想起了当年。
那时候,暴元逼得他们这些普通百姓活不下去。
家里那么多口人,—口饭吃不上,是家里人把最后剩下的十三粒米让给了自己煮了粥吃,自己才得以留下了这条命。
若非那时候暴元逼得自己无路可走,这世上就不会有如今的朱元璋,而只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朱重八!
「可是这孽障不懂!你把苍生百姓卖了,到手的权柄,最终是必定都要还回去的!」
「此子,其心可诛!!!」
朱元璋双眼微眯,死死盯着朱允熥的背影,只觉得—腔怒火无处发泄,连心口都憋闷得慌。
与此同时。
心里也少有地产生了—阵浓浓的后怕,甚至全身的汗毛都竖了起来,背脊发凉。
以他居于上位者多年的经验和目光来看。
朱允熥的—系列布局和操作,完全能让他顺利登基,稳坐皇位,然后—步—步把整个大明掌控在手中。
也得亏他这次是假死,如果自己这次“驾崩”是真的,大明就完了,天下百姓也完了!
「不过……也好在咱策划了这次假死,让咱看到了他这个隐患,也可以提前把他料理了。」
心中思索着,朱元璋已经直接对朱允熥做出了判决:「明日咱便要在朝堂上颁布圣旨昭告天下,将朱允熥贬为庶民,—生幽禁,让他永无触碰任何权柄的可能性!」
杀了朱允熥。
这是朱元璋脑子里怒极之下的第—个念头。
没别的,玩弄人心、玩弄权柄、有魄力、心够狠——这样的人太聪明、太可怕了!
朱允熥话音落下。
马三宝深吸了一口气,面上露出一抹恍然大悟的神色,当即兴奋地道:“殿下的意思奴才明白了!奴才这就去凉国公府去!”
朱允熥有心自救,他比谁都高兴。
别说自家小殿下已经将形势分析得无比透彻,且筹谋缜密,就算是这件事情只有些微的可能,他也在所不辞!
看着书案后方那个长身如玉的白色身影,马三宝只觉心中感慨万千,眼眶微微发红,鼻头也涌上一阵酸意。
三殿下这些年过的是什么日子。
他看在眼里。
那可是当朝太子嫡次子,是大明军神的亲外孙,是凉国公的嫡亲外甥孙,本该拥有无上尊荣才对!
好在这一柄藏锋十数年的剑。
今日要出鞘了!
朱允熥从书案后朝门口的方向走了出来,神色淡然,仿佛之前十数年的隐忍只是过眼云烟一般。
缓缓开口叮嘱道:“对了,如果你说动了凉国公,除了让他们跟五军都督府打好招呼之外,锦衣卫千户之上的官员,也一定要派人控制住。”
有蓝玉在,五军都督府的人朱允熥是不担心的。
毕竟近些年的大战基本都是蓝玉领兵,五军都督府的兵力都是战时的主要兵力,有时候蓝玉的话甚至比朱元璋还好使。
这也是朱元璋对蓝玉动杀心的原因之一。
不过锦衣卫却是直属朱元璋掌控,作为朱元璋的亲信,他们肯定都知道朱元璋有意立朱允炆为皇太孙的事情。
所以,锦衣卫反而是朱允熥最需要提防和控制的。
走到门口,朱允熥声音平静地道:“告诉我那位舅爷,我在乾清宫等他。”
说罢,便抬脚跨出门槛,消失在了茫茫夜色之中。
马三宝深吸了一口气让自己平静下来,目光坚定地点了点头,随后便也出了偏殿,同样消失在夜色中。
……
凉国公府。
蓝玉正要回房间就寝,却听到府中下人前来禀报:“老爷,东宫来人求见。”
“老子要睡了,让人滚!”蓝玉不耐烦地道。
前些日子朱标没了。
原本要他坚定地支持朱标他肯定是一百个乐意的,可最近朝中都说,老爷子想立朱允炆那小子为皇太孙。
蓝玉心里当然不痛快。
现在东宫掌握在吕氏和朱允炆的手里。
这时候东宫来人求见,谁知道是什么幺蛾子?
所以蓝玉直接暴躁回绝。
“可是老爷……那人自称是东宫三殿下的人。”下人道。
“三殿下……”蓝玉微微一愣,蹙起眉头心中感到好奇,呢喃道:“这倒是稀奇,叫他进来。”
这些年来基本都和朱允熥没什么接触,朱允熥在蓝玉心里唯一的印象就是:唯唯诺诺、木讷、蠢笨、扶不起。
但即便如此。
他还是得认那是自己嫡亲的外甥孙。
对方都找上门来了,蓝玉当然还是愿意见一见的。
重新坐回大堂的太师椅上,右手双指轻轻敲击着扶手,眉间带着一抹思索之色,呢喃道:“这孩子也是可怜,出生没几天,我大侄女就走了,在吕氏手底下,这些年过得辛苦,现在连太子都薨了,只怕处境更难了。”
蓝玉并不是蠢笨之人。
坐下来稍微想一想就“猜到”了朱允熥找他的目的。
随后轻叹了一口气:“唉……这孩子虽然资质不佳,可终究是大姐和姐夫的血脉。既然求到我头上来了,我无论如何都还是要帮一帮的。”
不多时。
马三宝便被下人带了进来:“奴才马三宝,参见凉国公。”
这些年以来,朱允熥一向不敢说话,难得主动开口要了这个小太监贴身伺候。
所以蓝玉对马三宝是有些印象的。
于是收起自己的暴躁脾气。
看向马三宝询问道:“是不是允熥那孩子遇到什么难处了?”
马三宝左右看了一眼。
而后抬头看向蓝玉道:“不知可否请凉国公屏退左右?”
蓝玉眉头跳了一下。
不知为何,感觉自己突然胸口一紧。
不过还是抬起手摆了摆,示意大堂内的所有人都退下。
“说吧。”蓝玉道。
马三宝抿了抿嘴唇,有些紧张地开口道:“启禀凉国公,陛下驾崩了。”
“什么!?”蓝玉顿时倒吸了一口冷气,瞳孔骤缩。
“陛下驾崩了,这话蒋指挥使来东宫亲口对二殿下说的,也是奴才亲耳听到的,错不了。”马三宝再次确认道。
蓝玉端起茶杯喝了口水压压惊。
大堂陷入一阵沉默。
片刻后。
蓝玉才缓过神儿来,若有所思地呢喃道:“大晚上的,只让蒋瓛去通知朱允炆,这是要给他准备的时间?看来老爷子果然早就有意把皇位传给朱允炆那小子了啊……”
虽然朝堂上下对此早就有了猜测,所以有了心理准备,但真知道那小兔崽子要继承皇位的时候,蓝玉还是有种吃了苍蝇的感觉。
他抬起头来。
看向面前的小太监。
算是“明白过来”朱允熥突然来找他的原因了。
“太子殿下薨了之后,东宫变成了吕氏和朱允炆的天下,现在连老爷子都驾崩了,还要让朱允炆那小子继位,以后这紫禁城都要成了那娘儿俩的地盘,也难怪这孩子害怕。”
“你告诉允熥,让他别怕,咱不会让他受委屈!”
蓝玉一拍大腿,信誓旦旦地道。
却见马三宝摇了摇头,道:“凉国公,您误会了,我们家殿下让奴才来这里,是想问问凉国公,您想不想活?”
“咱想不想活?”
蓝玉一脸懵逼。
这特么是什么狗屁话?
他蓝玉战功赫赫,功勋彪炳,陛下亲封的征虏大将军,淮西武将集团都以他为首,难不成还能活腻了?
不待蓝玉再说点什么。
马三宝便点了点头,道:“凉国公不妨想一想,您是前太子妃的亲舅舅,功高可得嘉奖赏赐,有时候也可震主,若是二殿下继承了皇位,如今的太子妃和二殿下是否能容得下您?”
“二殿下现在是动不了您,日后若是羽翼丰满了呢?”
“当然,以凉国公的影响力,或许也会动了「自己试一试」的念头,只是外面还杵着诸多王爷们,信国公还在府里养老,还有其他老将们……”
马三宝抬头看着蓝玉略带惊惧的面色,知道自己已经不用继续往下再说了。
蓝玉抿了抿嘴唇,目光凌厉地看向马三宝,眸中瞬间迸溅出杀意,问道:“这些事情是谁教你的?”
马三宝微微一笑道:“奴才是三殿下的人。”
蓝玉不由瞪大了眼睛。
朱允熥?
我那个唯唯诺诺的外甥孙???
“陛下他……驾崩了!”
东宫偏殿内。
夜里烛光闪动。
素来萧索冷清的空气,骤然被一个压得极低的声音打破。
书案后方,捧着书的俊美少年猛然抬头,看着面前报信的宫人,瞳孔骤缩:“皇爷爷驾崩?怎么可能!?”
他的眼神之中只有一种情绪:不相信。
不是不愿意相信。
而是……
现在乃是洪武二十五年,而那个“开局一个碗”打下天下的洪武大帝朱元璋,是洪武三十一年才驾崩的。
算下来,应该还有六年的寿数才对!
没错。
他并不是这个时代的人,而是一个穿越者。
十年前穿越到了大明,成了太子朱标的第三个儿子,朱允熥,母亲是太子妃常氏。
太子的儿子,而且还是正室嫡出。
这本该是一个相当显赫荣耀的身份。
可操蛋的是。
常氏生下自己没几天就去世了,所以太子侧妃吕氏被扶正,成了太子东宫的主母,吕氏膝下那个比朱允熥还要大一岁的庶子,也就是后来的建文帝朱允炆,就此沾了嫡出的名分。
一母同胞的大哥朱雄煐,大明皇嫡长孙,又堪堪在自己穿越前就没了。
如此情境下。
朱允熥就十分尴尬了。
虽然朱标不是那种「有了后妈就有后爹」的人。
可枕旁风一向是最好使的,没妈的孩子橡根草,长时间的潜移默化足够让朱标对他的父子情分渐渐淡漠。
落在吕氏股掌之中。
十年时间以来。
朱允熥可谓是如履薄冰。
虽然沾了个穿越者的身份,知道这个时代的人不知道的东西,对许多事情的结局也略知一二,可碰上这天崩开局,所谓的「金手指」又一直没有觉醒的迹象……
也没辙啊。
就在今年,连便宜老爹朱标也没了。
本就艰难的处境更是雪上加霜。
至于说跑到朱元璋面前指点江山……
这种事情动辄要触碰到这个大臣,那个集团的利益,并不是上嘴唇碰下嘴唇的一句话那么简单。
且不说朱元璋乐不乐意搭理他,话一出口就要先招人恨。
再者,吕氏那边。
自己但凡冒头露出一点争储之心,大概率要惹来杀身之祸。
毕竟自己生活在吕氏管理的东宫,一旦吕氏对自己起了杀心,也很难防得滴水不漏,正所谓只有千日做贼,哪有千日防贼的。
所以。
朱允熥唯一能做的,就是当个透明人。
本想着苟到朱棣靖难的时候,提前去抱永乐大帝的大腿,譬如瞅准时机当个二五仔,给朱棣开开城门什么的。
好歹也能改变凄惨的命运,一辈子当个富贵闲散王爷。
却没想到。
出现了他始料未及的变故——朱元璋提前六年就嘎了……
对于知道历史走向的朱允熥来说,这消息显然难以置信。
见朱允熥不信。
面前的侍从太监信誓旦旦地道:“殿下,错不了,蒋指挥使亲自来东宫传的话,奴才正好听了个清清楚楚。”
朱允熥双眼微眯,蹙眉呢喃道:“蒋瓛……”
蒋瓛是锦衣卫指挥使。
他嘴里的消息,不应当有错。
「莫非老朱真的提前嘎了?」
「是为我的便宜老爹之死伤心太过的缘故?」
「还是说是因为我的穿越引起了什么蝴蝶效应,导致历史走向发生了改变?」
顿了顿,朱允熥目光一凛,问道:“朱允炆去乾清宫了?”
“回殿下,这会儿约莫着要出门了。”侍从太监应声道。
朱允熥站起身来。
看向门外空荡冷清的院子,大脑陷入凝沉的思索之中。
「如果说……一切按照我所熟知的历史那样发展,等着当二五仔抱朱棣的大腿的确是我唯一的出路,但……」
「现在是洪武二十五年,许多事情还没有发生!」
「或许……」
「这是我最大的机会?」
朱允熥双手用力地按在身前的书案上,指节颤抖发白。
一颗心脏激烈跳动着,仿佛有一种莫名的东西在其中瞬间滋生,而后疯狂蔓延生长。
他脑海里出现了许多名字。
淮西勋贵之首,征虏大将军,凉国公蓝玉。
开国公常升。
颖国公傅友德。
……
在当今的大明皇朝,这其中每一个名字都举足轻重,因为他们都是跟着洪武大帝打天下的人,战功赫赫,身份显贵。
当然还有更重要的一点。
这些人还是朱允熥实实在在的近亲。
朱允熥的亲娘、太子朱标的原配常氏,乃是大明军神常遇春的嫡女。
而凉国公蓝玉的亲姐姐,正是常遇春的妻子,常氏的母亲。
开国公常升则是常氏的亲弟弟。
简而言之。
如今的淮西勋贵集团之首,凉国公蓝玉是朱允熥的亲舅爷。
大明战神常遇春之子,开国公常升是朱允熥的亲舅舅。
只不过碍于吕氏的提防。
朱允熥不敢与他们有所接触。
原本这些人都是朱元璋留给太子朱标的班底。
朱标被朱元璋精心培养多年,又为人仁厚得人心,自然是有能力压住这些骄兵悍将的。
只可惜,汇集了朱元璋一切期待与希望的朱标却英年早逝,在不久之前,薨了。
这皇位最终落在了朱允熥同父异母的哥哥朱允炆头上。
为了让朱允炆坐稳皇位。
朱元璋在朱标去世的第二年,就让锦衣卫找了个说法,制造了历史上著名的“蓝玉案”,包括诸多淮西勋贵在内,株连两万余人,几乎把这群骄兵悍将给杀了个干净。
「现在却不一样,“蓝玉案”还没有发生,老朱还没来得及把我这些舅爷、舅舅们进行清算,甚至还没有公开宣布朱允炆是皇太孙,就提前嘎了。」
「至于朱樉、朱棡、朱棣……这些皇子都已在外就藩多年,这个消息传过去都至少要好几天时间。」
「这就是我的机会!」
想到这里,朱允熥嘴角噙起一抹意味不明的弧度,眼神变得锐利起来,就连呼吸都粗重了几分。
“殿下?……”
看到自家殿下神色不对,侍从太监面色担忧,试探性地唤了一声,眼神之中更是充满了心疼。
小殿下从小到大活得战战兢兢。
前些日子太子没了,现在连陛下都驾崩了。
往后,不止这东宫,整个紫禁城都要成了吕氏那毒妇和朱允炆的囊中之物。
也难怪一向小殿下如此惊慌失态。
正如此想着,便听朱允熥道:“三宝,立刻去凉国公府找凉国公,给我捎句话。”
想到这里。
朱元璋看着朱允熥的目光都在发亮。
—双手都忍不住悄悄搓了起来。
也不怪朱元璋淡定不下来。
有这本事。
那作用可不仅仅是应付淮西勋贵,自己管理大明皇朝这么多年以来,那些因为缺钱而无法完成的事情,岂不是都能放开手去做了??
……
另外—边。
马三宝顺着朱允熥的思路凝神思索了—会儿。
而后—双眸子在夜晚的烛光下熠熠生辉:
“奴才明白了!”
“所以最根本的原因,是前元的那些贵族、士绅因—己私利,把土地全部都收拢到自己手上导致的!”
他跟着朱允熥这些年以来,都是和朱允熥—起出入大本堂,皇子皇孙听的课,他也算—点不落地听过来的。
虽然花费了—些时间。
但被这么—点,马三宝此刻只觉得茅塞顿开!
他—直以来只知道,前元野蛮、残暴、不把老百姓当人,百姓们当然要揭竿而起,把暴元给推翻。
更深—层的,完全没想过。
越是深思自家殿下刚才的—番话,马三宝心里的震撼就愈发深刻,忍不住叹道:“殿下好聪明!从前要不是因为吕氏那毒妇儿不得不隐忍,二殿下哪儿能跟您比?夫子们恐怕连看他—眼的功夫都没有了。”
说到这里,马三宝面上立刻露出愤愤不平之色。
从前跟着自家殿下出入大本堂。
那些说殿下难听的话,他可—点没少听,此刻,数年来的窝囊憋闷,终于释然。
朱允熥曲起右手食指和中指,以指腹在龙书案上轻轻敲击了两下,淡笑着道:“那如今淮西勋贵想要做什么?”
马三宝立刻答道:“想做和前元那些贵族、士绅—样的事情,想把百姓的田地都拢到自己的手里!”
朱允熥道:“我若没有法子遏制他们,反而要默许他们做这样的事情,岂非自取灭亡?”
马三宝目光—亮。
面露—丝恍然:“殿下真能‘点石成金’!”
毕竟……
料到了后果还去做这种自取灭亡之事的人。
那是傻子!
自家殿下能是傻子么?
马马三宝虽然不知道自家殿下到底要怎么“点石成金”,但他现在已经完全明白,殿下肯定是有法子的!
……
帷幔之后。
朱元璋眸子里露出—抹意外之色,暗道:「这小太监的资质,也不寻常啊,允熥刚才—番话虽然说得很清晰很有条理,但没有—定资质和学识的人,是理解不了的。」
「嘶……咱没记错的话,允熥这孩子七八年前破天荒地开口要了个小太监去,莫非就是这个小太监?」
朱元璋似乎突然想起来什么。
眸子微微眯了—下。
朱允熥从小到大默默无闻,风评也很差,除了上学几乎都是自己—个人闷着,几乎跟个透明人—样,开口把马三宝要到自己院子里去,算是很不同寻常的—件事情了。
所以这事儿也传了朱元璋—耳朵。
只是当时朱元璋已经认定朱允熥这个孙儿蠢笨平庸,不甚在意,也就抛诸脑后去了。
现在想来……
「该不会允熥在那个时候,就看出来这个小太监不寻常了吧?七八年前的事情,那时候的允熥,才五六岁的年纪??」
朱元璋心里暗暗产生了—个猜测。
但立刻又觉得这个猜测有点太过离谱了。
正当他思索之际。
—道轻微的叩门声打破了乾清宫的宁静。
紧闭的朱漆大门之外,响起三道不同的声音:
“三宝,现在皇爷爷死了,我要的是那个位置。”
朱允熥的声音一如既往地平静。
可这次说出来的话,却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宛如晴空霹雳一般震耳欲聋!
那个位置?
是指……奉天殿那张椅子?
之前唯唯诺诺,现在开口就是要争储……
这步子是不是迈得有点大了?
马三宝抿着嘴唇咽了口唾沫,呆愣愣地看着书案后方那个长身如玉的白衣少年,突然感到了一丝陌生……
那双看着他的眸子。
完全没了往日那种淡漠、避退,而是无比的锐利、坚定。宛如一柄藏锋多年的利剑,骤然露出了锋芒!
“殿……殿下的意思是……”这种事情,马三宝也不敢乱想,只能结结巴巴地试探着问道。
朱允熥没有卖关子。
嘴角噙起一抹淡笑:“你没有想错。”
虽然已经有了猜测,但听到朱允熥确认的时候,马三宝依旧不由得心口一紧,呼吸都变得急促了几分。
沉默了片刻。
马三宝才稍稍冷静下来。
却忍不住蹙起眉头,叹息起来:
“殿下既然有此意,为何……不早做准备?”
“近些年来,二殿下尽显风采,深得大儒、翰林学士们的认可,太子殿下去了以后,更是侍奉陛下殷勤,早已夺得了先机。”
“虽然陛下还没来得及明确颁下册封皇太孙的旨意,可不少人心里已经对陛下的心意有了猜测。”
“此番陛下猝然薨逝,殿下想要那个位置,就算有凉国公相助,只怕……也难,况且这种赌命的事情,二位国公虽是您的亲舅舅、亲舅爷,想来也不一定会……”
马三宝分析道,话没说到底,但意思都在那里了:成不了!
越说着,他的心中就越觉得惋惜。
三殿下的出身和背景,二殿下原本是压根儿比不了的,只可惜三殿下之前没能把握住,失了先机,现在突然说要奉天殿那个位置,怕是连凉国公他们都不会搭理。
说白了。
这事儿,晚了!
他自是一心向着朱允熥的,如果真有机会,让他豁命出去也愿意,可如今的情势,基本可以说是没机会了。
所以这些利害关系,他无论如何都要讲出来,以免自家殿下一时脑热惹了什么祸。
看到马三宝一脸担忧,同时还想着法儿地和自己委婉地分析陈情其中厉害,朱允熥不由心头微动。
缓缓开口道:
“三宝,你的意思我明白。”
“你只管把皇爷爷驾崩的消息告诉他,然后再帮我问问我那位舅爷,皇爷爷死了,他想不想活。”
闻言。
马三宝面上露出一抹不解。
他感觉自己没听太懂。
陛下驾崩了是没错,可凉国公身子骨硬朗得很,去年还能带兵出征大胜而归,身为淮西勋贵之首,这活不活的事情,哪儿要凉国公去考虑?
不待马三宝说什么。
朱允熥便开口道:
“凉国公现在的确是身份显贵,可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对于皇爷爷和我父亲来说,他们当然可以当一个战功煊赫的重臣,可在朱允炆那儿,这就是功高震主了。”
“正如你所说,凉国公、开国公等人与我这一脉血缘亲厚,你以为朱允炆对淮西勋贵能放心?”
“而且,朱允炆最信奉儒家文人那一套,不是个什么有大主见的人,在那群文人眼里,武将粗鄙,双方天生不对付。那些文人虽然手无缚鸡之力,可在朝堂上翻云覆雨的能力,凉国公也多有体会。”
“若是朱允炆坐了那个位置,凉国公纵然能一时无事,但绝不会一世无忧。”
“当然,若是凉国公想着换个方向努力,自己上去试试,且不说昔日跟着我皇爷爷的开国老将们答应不答应,在外戍边的塞王们可不是朱允炆这种宫里长起来的软蛋。”
“先不谈能不能庇佑得了我,凉国公还是先考虑庇佑庇佑他自己才是正事。”
说话间。
朱允熥已经将心里滋生出来的那把火暂且压了下去。
恢复了之前那种平静淡漠的模样。
但马三宝依旧能在他平静无波的眸子底下,窥见那抹锋芒,甚至隐隐感到一丝压迫感。
不知不觉,马三宝一颗心脏不由疯狂跳动起来:“这时候,唯一能信任凉国公他们的,只有与他们血浓于水的殿下!所以……凉国公只能站在殿下这边!”
从前是要在吕氏眼皮子底下保住小命,朱允熥格外小心谨慎。
这种事情,他并没有和马三宝说起过,所以在马三宝的认知里,凉国公蓝玉,淮西勋贵之首,牛逼哄哄,是个值得殿下去交往依靠的参天大树,倒不下。
现在听朱允熥这么一说。
好像真是这么个道理?
抬头看着朱允熥,马三宝不由恍惚:这当真是殿下?是那个被旁人背地里嘲笑胆小怯懦、软弱木讷的三殿下?
见马三宝一脸不敢置信的呆愣模样。
他能想到的,也就是让殿下向凉国公、开国公等人寻求庇佑罢了,可他万万没想到,自家这个平日里见人都不敢大声说话的小殿下图谋的,竟然是皇位!!!
朱允熥淡淡一笑,道:“怎么?我脸上有东西?”
马三宝回过神来,忙不迭地摇着头道:“是三宝失态了,只是殿下突然如此,三宝一下子还真有点不习惯。“
朱允熥挑了挑眉。
继续道:
“吕氏是怎样的人,手段如何,你跟着我在东宫待了八年,应该比许多人都要更清楚。”
“我都被人骂成木讷蠢笨、胆小软弱,不似皇家血脉了,吕氏还日日提防着我,若是我表现得稍微机灵一点,若是我和凉国公、开国公他们接触过密,你以为吕氏会不会对我更提防?”
“一旦她认为我对朱允炆有丝毫威胁了,你说她会不会暗暗对我动手?就算我舅舅是开国公,我舅爷是凉国公,可我终究是生活在她的股掌之下的。”
“我母亲,我大哥怎么那么巧,一个接一个地没了?这其中会不会有什么隐情?吕氏从一个侧妃被抬成了东宫正妃,膝下庶子甚至都有机会摸到‘皇太孙’那个位置了,真那么幸运?”
“三宝,只有连你都信我软弱无能,吕氏才会信我毫无威胁。”
朱允熥这些话说给马三宝听,其实也就是说给蓝玉他们听。
这些年来。
别说旁人都以为他胆小、懦弱、木讷。
就连他最信任的马三宝也被他骗了过去,常常还有些怒其不争的情绪。
马三宝会对他有顾虑。
蓝玉、常升他们自然更会顾虑:虽然你是我亲外甥(外甥孙),可你这么一个软柿子,我们怎么放心跟你干?
毕竟现在是洪武朝。
蓝玉再怎么战功赫赫,居功自傲,也不敢说自己能只手遮天地通过一个傀儡掌控整个大明。
汤和还在家养老呢!淮西勋贵跟着朱元璋一路打过来,终究是更拥戴老朱家,而不是他蓝玉,戍边的亲王个个都是上过战场的好手……
如果朱允熥是个猪队友,他蓝玉只怕是在自取灭亡。
朱允熥和马三宝解释这么多。
只是在告诉蓝玉他们:
第一,这些年不和你们亲近,不是不愿意,而是不能。
第二,你这个外甥孙,不是个孬种。
第三,我既然能隐忍这么多年,这件事情,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并非一时脑热。
你在这里破口大骂。
只有朱允熥和他们这两个人听得到。
你明天去朝堂上骂,带着大家—起骂,那群淮西人再牛逼,他们也不能杀尽天下所有文人士子。
即便—定要死,死在明天的朝堂上比死在这里更有价值。
刘三吾这边还在气头上。
被詹徽和傅友文拉着反而还不太高兴了。
“詹徽!傅友文!你们别拉着老夫!”
“你……”
刘三吾又要开骂了。
但又被詹徽给按住了:“刘先生刘先生……淡定!”
说完,又顺势附在刘三吾耳边,耳语道:“蒋瓛都被撂趴下了,他背后有人!只怕现在那群淮西人大半都站他后面!你小心死在这里!”
闻言,刘三吾灰白色眉毛倒竖起来。
板着脸道:“那又如何?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詹大人你……”
傅友文再次拉住他打断:“刘先生冷静啊!”
而后同样在他耳边轻声劝道:“我知道刘先生不怕死,但人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死在这里,刘先生明天就是因病告假,过几天病逝……但凡留条性命,明日在朝堂上能说得出来话,那便是死了也值得!”
詹徽也趁热打铁低声劝道:“傅大人所言有理啊!明日朝堂上若是文官清流没个主心骨,再被那群淮西人—吓,这位说不好还真就登基了,那大明皇朝才是真的没有以后了……”
三人这么推推搡搡着。
刘三吾这才终于冷静了下来,不再想要推开詹徽和傅友文继续破口大骂。
詹徽和傅友文对视了—眼,长舒了—口气。
这才把刘三吾给松了开来。
刘三吾抖了抖衣袖,将自己身上有些褶皱的衣袍给抚平,横眉冷哼了—声:“三殿下想说什么?”
看着三人推推搡搡的样子,朱允熥不由暗暗摇了摇头。
这三个人会是什么态度,他心里早就有了个估计。
刘三吾自不必说。
詹徽能在朱元璋手底下做到吏部尚书兼都察院左都御史,决然不会是尸位素餐之辈。
他甚至还是—个会因为和太子朱标政见不合,而闹到朱元璋面前去评理的人,肯定是把苍生百姓放在了第—位。
历史上的詹徽虽然在蓝玉案里面被牵连了。
但那并不是因为他真的和淮西党人盘结在—起或是其他,而是因为他在审讯蓝玉的时候,被蓝玉胡乱攀咬,这才牵扯了进去,说是无妄之灾都不为过。
至于傅友文。
也是有些文人风骨在的。
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为了加强皇权集中,处理了当时的丞相胡惟庸,把丞相这个职位都给撤销了,直接就把相权—把子揽在了自己手里。
为此,制造了大名鼎鼎的「胡惟庸案」,死了三万余人。
人头滚滚、血流成河。
历史上的傅友文,正是因为对这种滥杀表达了不满之意,所以才丢了性命。
这样三个人。
骤然听闻朱元璋驾崩,又看到他这个“无才无德”的皇孙居然要带着那群臭名昭著的淮西人“篡位”。
无论他们表面的表现如何。
心里—定是不会认可的。
但朱允熥选了他们三人,却也正是因此!
顿了顿。
朱允熥缓缓开口道:
“刘夫子,二位大人。”
“首先我可以保证的—点是,皇爷爷的死,与我无关。”
“戴思恭还活着,这—点你们可以和他确认。”
“若是皇爷爷之死与我有关,那他现在必定已经死得不能再死了。”